扎根西部基层 奉献青春力量——汕大7名应届毕业生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
5830 0

晚风捎信子

2022/8/14 12:32:25   

“用一年不长的时间,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。”今年我校共有7名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,他们分别是医学院欧瑶、医学院甘孟来、新闻学院李梓航、新闻学院覃敏盈、文学院韩俊杰、理学院王懿、艺术学院王欣怡,这是汕头大学史上入选西部计划人数最多的一届。

这7位志愿者为何踏上西部计划之旅?下面是他们的答案。




欧瑶:这一路,我收获了什么?

当记者问起欧瑶有什么话想留给一年后的自己时,她思索一会说:“我想问未来的自己两个问题,‘你觉得,你收获了什么?’‘如果再来一次,你还会继续吗?’”

欧瑶所读的专业是临床医学(5+3一体化)。今年,不少和她同届的朋友已经参加工作了,她还在读大五。当听到朋友们讲述工作的繁琐与压力,怀念大学的读书时光时,欧瑶被触动了,她想:“如果我工作一年,回来后,我会不会就更加珍惜我的读书生涯,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业呢?”

当她看到计划的通知时,便下定决心:“我想去西部看看,绝不能错过这次机会。”其实欧瑶大二就了解到这个项目,并产生了好奇。

农村出身的欧瑶,由于家庭经济困难,初、高中的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对她伸出援手,资助她完成学业。一直受他人帮助的她,也希望能帮助别人,将这份爱心默默传递。她也坚信,自己能在新疆这块充满别样风情的地方发光发热。

家人与导师的支持是欧瑶参与西部计划的莫大动力。“我以后也许一辈子都从事医疗工作,那么多一年少一年也不会有太大差别。但是前往新疆的一年,将会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”欧瑶的父亲听到她这番话后,十分理解女儿的想法,也非常支持女儿参与西部计划。

在欧瑶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,她深刻了解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。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培训,但可能会在无形中拯救很多人的生命!”欧瑶认为应该在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各级学校里开展急救培训。虽然她知道,普及急救知识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,但她会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。

在西部服务过程中,她也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,普及更多的专业知识,宣传基础医学知识和疾病的预防措施。“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,能够做的也是有限的。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宣传健康教育,一传十,十传百,大家就会了解得逐渐深入。”欧瑶说。




甘孟来:因为想去更远的地方

甘孟来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,他“一意西行”的决定让他身边的人颇为不解。他所学的专业,是近年来的朝阳专业之一,“大部分同学们毕业了会选择升学或就业,选择去西部计划的情况很少。”甘孟来回忆,当自己把参加西部计划的想法告诉身边的同学时,“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,啊!你为什么要去?甚至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失恋了”。

面对这种“令人哭笑不得”的问题,他琢磨出了一套应对之策:先向对方解释清楚自己赴疆的缘由,再借机引用各种具体的项目和案例安利西部计划。甘孟来介绍道,其实大家在了解西部计划的具体情况后,都会觉得这事还不错。

甘孟来热衷参与志愿服务。在大学期间,他的“i志愿”服务时数达130小时,曾多次参与扶贫义诊和无偿献血活动,他也曾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,成为汕头市第16例、汕头大学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“我是一名医学生,我比普通人更了解这份捐赠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。”甘孟来坦言。

“对于这类白血病的患者,造血干细胞移植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,但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,这可能就造成了一种有病人却没人救的局面。”甘孟来在捐献细胞时了解到当下白血病患者的困境,所以在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后,“我是开心且满足的”。

甘孟来坚信自己能融进祖国的每一个角落,如今,这个“希望自己未来不要变胖”的志愿者已经奔赴服务岗位,他将会在新疆继续开辟自己的人生地图。




李梓航:敢下基层,要干实事

谈到理想,他说:“我的理想就是,吃饱穿暖的人多一点,挨饿受苦的人少一点。”参加西部计划,可以让他离理想更近一点。

对于李梓航来说,“做志愿是会上瘾的”。帮助别人,常常会给他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。大学期间,李梓航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,例如南方公共艺术节、汕头大学“户外急救”公益课、汕头大学潮汕非遗艺术节等。他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服务态度,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。

其实,参加西部计划,并不是李梓航的首选。正值秋招,他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,在寻找工作,但遗憾的是,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,这让他有些焦虑。西部计划的出现,让他觉得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新的考量:与其在一个自己不适合的岗位上将就着,不如在服务期间沉淀自己,帮助别人。“西部计划是一个能让我继续做好志愿服务的机会。”李梓航补充道。

李梓航的母亲为他的决定感到担忧。新疆距离太远,生活条件肯定没有城市里面那么好,母亲怕他身体吃不消。但是,李梓航的态度很坚决,他说:“西部计划我是一定要去的。”他觉得大学生很有必要去基层走走看,去看一下繁华之外的另一面。

谈到即将到来的西部生活,李梓航的语气充满了期待,“新疆的风景很美,我也想借这个机会,去见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。”

最后,他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了一句话:“希望你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不退缩,吃再吃再多的苦也不喊累,做到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”




韩俊杰:我要满怀希望去新疆了

他常常戴着一顶草帽,一副墨镜,穿着新奇,在校园里特别亮眼,被朋友称作“东北悍匪”,他就是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韩俊杰。

“你看我这人,虽然长相比较彪悍,但是咱还是有一颗温柔的心的。”他解释说,戴草帽一是为了装酷,二是为了遮阳,三则是为了怀念。他的爷爷奶奶常常戴着草帽下地干活,他是在他们的陪伴下长大的。

“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,有好奇心。”韩俊杰喜欢做一些自己从未做过之事。他大学前一直在北方生活,对南方比较向往,于是他来了。来汕大之前,他对汕头的了解仅限于“特区”二字。但四年过去,他对汕头的评价是“还挺喜欢的”。 韩俊杰对汕大的喜爱更多来自于老师和同学。他从亦师亦友的加藤隆则老师身上,学到了待人接物的方法,加藤老师告诉他,“喜欢什么就要敢于去做,相信自己。同时不要太着急,人生那么长,我们可以慢慢作为”。

参与志愿服务的驱动力仍然是兴趣。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2019年汕头国际马拉松比赛,他负责给参赛队员递水。参赛者跑累了,需要往自己身上浇水或喝点水,韩俊杰觉得,给参赛者递水就像与他们并肩作战,“感觉参赛者的成功也有我的努力”。

“早在大一就参加过西部计划宣讲会,当时就觉得有意思。”随即韩俊杰就产生了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的想法。而最后选择新疆也是出于好奇心,“我不想从别人口中了解新疆,我想去亲身体验当地的生活。”但是,选择新疆也并非一时冲动。他考量过自己的身体素质,也比较过不同服务地,发现自己更喜欢新疆的历史文化,故而对新疆产生了更多向往。

对服务当地乡村建设有什么设想?他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:“我戴着草帽,戴着墨镜,骑着电动车下乡里去,到村里走街串巷。跟当地人家打打招呼,询问情况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”他希望能够多与服务点当地的人接触,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。同时,他自觉个人力量微不足道,对自己不敢期望过高,只愿能够脚踏实地做实事。

“不要害怕远,当初从北方到南方,我就是满怀希望来的。”韩俊杰没有后悔来到南方,来到汕大。这一次,他要从南方到西部,他依然说,“我要满怀希望去新疆了”。




王懿:逐渐积累,细水长流

大四,是人生的十字路口。王懿最初选择的路,是考研。

从四月到十月,漫长的备考战线,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,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折磨。失眠和焦虑让王懿觉得自己快要垮掉,王懿回忆起考研那段时光,他说:“我长期失眠,头发也掉得厉害。连亲人在那段时间都不敢给我打电话,怕打扰到我。”

西部之旅,是王懿新的开始。他偶然从汕大青年传媒中心的推文中了解到西部计划,他想抓住这个契机,摆脱繁重的学业透一口气,“调整自己,迎接新的生活”。

但他的这个想法却被曾去过新疆考察的父亲驳回了。王懿说,“他当时还是希望我考研,如果坚持不住的话也不怪我。”

所以当王懿得知自己被补录的消息时,他反而陷入了犹豫,“因为我已经和家人说好了,如果这个时候变卦可能会不太好”。但出乎他意料的是,当他把补录一事告知家人时,“他们倒是很同意我去。”

原来一直关心儿子的父亲早在王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改变了自己原先的看法。现在父亲对新疆的印象是:虽然经济相对落后,但当地人很淳朴率真。更为重要的是,“他尊重我的想法”,王懿补充道。

去到新疆会面临什么挑战呢?

王懿最先想到的是——孤独。远离喧嚣,孤身前往陌生的城市,怀着对志愿的热忱,去付出,去奉献。曾经不擅长应对孤独的他,如今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排忧方式——打电话。一通电话,相隔千里,好似就在身边,从未远去。孤独就像一杯茶,细细品,才能感受它的醇香。

做志愿服务,散发的光芒虽然微弱,但却“太有意义了”!他曾作为志愿者参与“启曙行动”,前往特殊教育学校接触视障儿童,为他们提供服务,奉献自己的爱心。在王懿看来,将经历转化为阅历,“在帮助他们这件事上,逐渐积累,细水长流。”

尽微薄之力,用一份热,发一份光。不负青春,不留遗憾。




覃敏盈:到新疆去,完成“执念”

如果没有遇见西部计划,覃敏盈的人生,可能也是按部就班的,“在搞钱的同时做些志愿活动吧”!

三个月前,覃敏盈被推文中志愿者们三年的付出打动了,并对他们的留疆生活产生了好奇。为了解答“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群人,去西部做了什么”的疑惑,她开始去搜索西部计划。

留疆志愿者@七年二班的陈老师分享的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日常,拨动了她的心弦。照片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,留疆志愿者们与孩子相处的画面,使覃敏盈从中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,“我也想成为一名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老师”。

“我对支教是有执念的。”高考填报志愿时,覃敏盈曾想要报考提前批的师范类院校,为未来参加支教活动打下坚实基础。但却被父亲以“你暂时还不具备一个成年人对自己未来的考量”为由拒绝。四年之后,她拥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,这一次父亲对她说:“你长大了,可以自己思考了。”

来到汕大,覃敏盈的支教梦得以实现。她大一加入了校青协曙光助学大队(以下简称曙光),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心与心的贴近。在曙光时,覃敏盈曾负责教过一名初一女生。在课上,她们是师生,在课下,她们是亲密的朋友。临近中考,学业的压力使女孩格外焦虑。覃敏盈通过微信耐心安抚她,细心指引她,陪她走过这一段旅程。

“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参加西部计划更加有信心。”覃敏盈希望能通过西部计划,用自己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、收获的经验为西部贡献力量。

“去到新疆,我好像回到了另一个家。”覃敏盈高中就读于内地新疆高中班(内地新疆高中班是指选拔新疆的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到中、东部发达地区就读高中的项目合作办学模式),班上有8位来自新疆的同学。回忆起高中与新疆同学们并肩奋战,互勉互励的青葱岁月,覃敏盈心中充满不舍。离别时,同学们对她说:“现在我来到你家乡与你一起读书,以后有机会你来到新疆,我们也会非常欢迎你。”西部计划,让她看见了“到新疆去”的机会。

覃敏盈对未来充满期待。她想对一年后的自己说:“恭喜你,又挑战成功!”




王欣怡:我只是一粒学习的种子

“我只是一粒学习的种子”,面对未知的征程,王欣怡这样定义自己。

2018级环境设计毕业生王欣怡,不同于常人眼中的“艺术生”那般超脱,她喜欢奔跑,喜欢双脚踩在地面的“实在”感。

她喜欢参加志愿服务,喜欢背后的责任感。170小时的志愿时长,见证了她在服务社会这条道路上的贡献。“我参加过的志愿服务给了我去西部计划的勇气与信心,”她回忆,“在志愿路上确实有挫折,但在志同道合的伙伴的陪伴下,我最终坚持下来了。”

除了伙伴的支持,周围人的肯定也是王欣怡前进的动力。韩江18公里徒步的志愿活动,那是有些内敛的王欣怡第一次独自面对如此多的陌生面孔,“很局促,讲话也很紧张”。但市民们回应她的,是倾听和鼓励。“他们的尊重与理解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是值得的”。

大三时,她通过辅导员转发的推文了解了西部计划。故事的主人公是她的老乡,看见他们的脚印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在西部的土地上,她很受震撼。面对青春与未来,她陷入了思考。“那时就开始考虑参加了”,西部计划的种子,在她心中悄悄埋下。

“其实最开始有过担忧,”她回忆起当时的选择,“一是自己参加西部计划的意义在哪里?二是自己去往西部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?后来我想明白了,重要的不是我去西部的意义,而是我下决心时的初心和勇气,是作为志愿者学习的态度。”

她希望从学习的角度和心态出发,为服务地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“希望经历一年的历练,收获一个独立和成熟的自己,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新疆的现状与发展”。

“不想以后后悔,祖国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

旅程已经开始,这一批怀着理想上路的志愿者们将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大美新疆。天山脚下,厚土之上,他们将践行志愿精神,尽己所能,服务社会,不辜负这一场远赴!

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 投诉建议 联系我们
浙ICP备19038669号-1 联合校园 @2021 unuid.com